公告栏:
访谈解答

  山东省政府网:

  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省政府也印发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其一期行动计划,全面加强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国家“大气十条”和山东省《规划》实施三年多以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怎么样?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吗?

  周杰:

  2013年以来,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顺利,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同比改善。2016年,山东省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分别为66、120、35、38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改善13.2%、8.4%、22.2%、7.3%;重污染天数为23.1天,同比减少6.8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平均为248.9天,同比增加34.2天;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比例为56.9%,同比增加8.4个百分点。其中,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32.7%,提前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017年比2013年下降20%左右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同时,2016年以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取得几个标志性的积极进展,也反映出我省空气质量取得了实质性改善。一是威海市率先达标。2016年,威海市PM2.5、PM10、SO2、NO2平均浓度分别为35、63、15、20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7.9%、3.1%、11.8%、13.0%;与2013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3.9%、9.9%、50.0%、23.1%。四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这是我省第一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二是采暖季空气质量改善明显。2016年冬季3个月,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PM10、SO2、NO2平均浓度分别为77、152、40、50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改善12.6%、7.9%、29.8%、2.0%。其中,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济南市在采暖季连续4个月退出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的后十位。三是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与2015年相比,2016年冬季的重污染过程持续时间缩短,污染天数减少,污染物峰值下降、。2016年,全省重污染天数为23.1天,同比减少6.8天;2016年冬季(2016年11月-2017年1月),重污染天数为16.4天,同比减少6.4天;2016年供暖季,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峰值为472,与2015年同期相比(AQI峰值为485)下降。四是空气质量改善幅度高于周边省(市)。2016年,山东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六个省(市)中位列第一。2017年第一季度,在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出现明显反弹的情况下,山东省空气质量继续保持改善势头,PM2.5、PM10、SO2、NO2平均浓度分别为同比分别下降6.8%、9.3%、28.3%和4.3%;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6天;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六个省(市)中,山东省也是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的唯一省份。

  山东省政府网:

  为治理大气污染,山东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独特的、创新性的措施?效果如何?

  周杰:

  为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山东省采取了从工业到生活、从生产到消费、从城市到农村、从单元到区域、从源头到全过程控制的综合整治措施,突出“压煤、抑尘、控车、治气、增绿”重点领域,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省政府分别与17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每年组织开展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题的环保专项行动,基本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环保格局。

  (二)明确治理策略。制定实施《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分三个阶段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即到2015年,全省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20%以上;到2017年,改善35%左右;到2020年,改善50%左右。目前已实施一期(2013-2015年)和二期(2016-2017年)行动计划,将阶段性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任务分解到各市、各部门。

  (三)健全标准体系。发布实施《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火电、钢铁等5项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利用8年时间,分4个时段逐步加严,自2017年1月1日起,已开始实施第三时段排放限值。目前,标准的引导作用已经凸显,多数企业提前3年以上按照最严格排放限值实施治污工程提标改造或转产转行,有力推动了传统行业大气污染浓度治理和产品结构调整及行业转型升级。

  (四)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一是干部考核。省委组织部将PM2.5浓度现状及改善率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每年进行考核。二是信息公开。每月公布17设区市空气质量状况及改善幅度排名,每月公开全省大气污染源“双晒”情况(一晒企业治污情况,二晒环保监管情况)。三是生态补偿。出台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并先后两次调整生态补偿资金系数,将单位浓度污染物补偿资金由最初的20万元调整到现在的80万元,生态补偿办法实施以来,省级财政已发放生态补偿资金6.83亿元,有关市共上缴3733.5万元。四是环保限批。2013年以来先后25次对空气质量明显反弹的区域实行涉气建设项目限批,推动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五是联动执法。坚持环保执法和刑事司法紧密衔接。2014年至2016年,全省环保系统共对21610起环境违法行为立案处罚,向公安机关移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1366起。全省公安机关共侦办污染环境刑事案件200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35人;查处环境污染治安案件1122起,治安拘留1194人。

  (五)强化重点领域污染控制。一是加强燃煤污染控制。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和民用散煤治理。截至2016年底,全省建成“工业绿动力”计划项目2662个,年节约标煤774万吨;完成300万吨民用洁净型煤和兰炭替代,推广民用节能环保炉具20万台,全省散烧煤炭总量的70%以上达到民用散煤质量标准要求。二是积极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以来,累计关停淘汰燃煤小火电341万千瓦、炼钢产能875万吨、炼铁产能287万吨、焦炭产能350万吨、燃煤小锅炉2万余台(合计3万余蒸吨)。三是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治理。累计完成3414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全省已有213台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合计6901万千瓦),省控以上工业污染源达标率逐年提高,目前达标率在95%以上。四是加大机动车污染控制。在2015年已全面淘汰116.5万辆黄标车的基础上,2016年又淘汰27.6万辆老旧车。自2016年起,全面供应国五车用汽柴油,并先后多次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障车用油品质量。五是强化城市扬尘污染整治。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在建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地扬尘治理措施落实率均达到99%,已核准渣土运输车辆密闭设施达到98%,城市和县城主次干道机扫率、冲洗率、洒水率分别达88%、82%、88%。

  (六)突出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借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成功经验,山东省建立了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目前已召开三次协作小组会议、开展4次区域联合执法检查。2016年和2017年第一季度,省会城市群及周边重点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3.6%和7.1%,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总体上讲,我省一些做法的执行情况非常好,如污染物排放标准分阶段逐步加严、建立五项激励约束机制等,一方面达到了对地方党委政府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对各市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山东省政府网:

  从目前的情况看,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周杰:

  目前,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总体形势可总结为“四大两多”。“四大”,即信心大、决心大、措施大、压力大,是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亲自调研,亲自研究,亲自批示;各级各部门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任务,各项强化措施逐步完成并发挥作用,效果开始显现,已形成治标与治本一起抓、持久战与攻坚战一起打,联防与联控同发力的良好局面,但现在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关注度高、容忍度低,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两多”,即问题多、困难多,是指近四十年的经济社会大发展,伴随着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大气污染治理起来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涉及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涉及一个时期的持续发力,不可能仅仅在几年内彻底解决。当前我们的大气污染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复合型、压缩型、敏感型特点,面临的主要矛盾复杂多变,存在的问题多、工作困难多。

  近年来,虽然我省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空气质量取得了明显改善,但当前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空气质量距离国家要求和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存在很多“短板”问题。

  (一)大气污染总体依然严重。全省只有威海市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从全省来看,2016年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是二级标准的1.91倍和1.71倍,与国家标准仍有较大差距。受不利气象条件和燃煤采暖影响,冬季重污染天气发生的频率仍然较高,部分城市甚至“爆表”。

  (二)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长期以来,山东省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基础原料产品输出省,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同时,导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偏重,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污强度居高不下。2015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达4.09亿吨,炼油产能占全国的1/4,橡胶轮胎产量占全国的50%左右,铝加工能力全国第一,全省二氧化硫(SO2)排放量达152.57万吨,氮氧化物(NOx)排放量达142.39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国家2016年核定我省挥发性有机物年排放量192.1万吨,居全国最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全省经济总量还将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仍将成刚性增长,结构调整难度逐年加大,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难度大。

  (三)移动源污染占比日益增加。我省机动车保有量大且增速高(2015年机动车保有量接近2400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高达1550多万辆,“十二五”期间增幅达84.3%),重型柴油运输占比高,同时也是非道路移动机械制造和使用大省,交通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同时,在新车和非道路移动源的环境管理工作方面,还缺乏政策指导和规范标准,顶层职责不明确,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存在底数不清、专业人员和监管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四)面源污染控制任务艰巨。一是散煤治理难度大。我省17市均处于冬季采暖区,采暖季散煤使用量大,燃煤低空直排,污染贡献量大。二是城市扬尘浓度居高不下。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城乡结合部、城市远郊的少数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措施不完善,渣土车撒漏、乱倒问题较为严重,秸秆焚烧、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等环节管理仍较为粗放。2013-2016年,全省PM2.5/PM10分别为61%、57%、58%、55%,表明山东省内各城市环境管理粗放,建筑扬尘、渣土运输、开山采石以等城市扬尘控制与北上广深等城市差距较大。

  (五)自然环境导致的颗粒物浓度依然较高。山东省冬季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且东营、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市位于黄河冲积平原或盐碱区域,植被稀少,缺少绿色生态屏障保护,颗粒物本底值高。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推进,颗粒度浓度持续下降的空间逐年减小。

  山东省政府网:

  山东省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思路是什么?将采取什么措施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周杰:

  今年2月,国家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对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更高的改善目标和更加严格的工作要求。省政府于3月印发实施了山东的实施细则,将相关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市、各部门,并逐项工作明确了牵头部门。

  下一步,我省将以落实国家2017年工作方案和山东省实施细则为契机,深入落实“大气十条”和山东省二期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压煤、抑尘、治气、控车、增绿、应急”等重点工作,突出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力争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压煤”方面,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努力实现国家下达的“2017年煤炭消费总量比2012年减少2000万吨”的目标任务,力争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24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达到1490万千瓦、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200亿立方米。加快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完成600万吨清洁型煤替代,7个传输通道城市和泰安、莱芜2市力争年底前完成辖区内散煤清洁化治理。“抑尘”方面,实施建筑工地“24小时”视频监控,对扬尘污染防治不达标的建筑企业,列入信用“黑名单”,一律清出当地建筑市场;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监督管理,实施特许经营管理,顶格处罚黑渣土车;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9%以上;年底前完成露天烧烤清理整顿,室内烧烤必须配备油烟净化设备。“治气”方面,6月底前,完成全省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改造;年底前,力争完成单机1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改造,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改造台数达到80%左右。10月底前,城市建成区及县城全面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济南全境基本淘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基本取缔完毕“散乱污”企业;纳入大气考核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全部完成;实施水泥、火电、钢铁、铸造等重点行业采暖季生产调控;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内及主要人口密集区周边重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控车”方面,实现车油路全方位监管。以客货运车辆、重型柴油车和农用机械、船舶等非道路移动机械为重点,加大对高污染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力度。9月底前,7个传输通道城市和泰安、莱芜2市全部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持续开展成品油监管专项检查行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油品的行为;7月1日起,全省供应国Ⅳ标准普通柴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全省城市轨道交通建成运行100公里以上,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达到40%以上。“增绿”方面,加快国土绿化和生态环境修复,以南水北调干线、胶东输水干线、黄河和省内重要河流沿线等生态环境敏感区为主体,沿河流、湖泊等水体岸带建设防护林带;6月底前,完成露天开采矿山清理整顿工作;年底前,新造林130万亩,抚育森林200万亩。“应急”方面,健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完成7个传输通道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强化预警预报,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及时公开应急措施和停限产企业清单,加强督导检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舆论。做好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